数控侧孔机

  • 华体汇平台官网入口四工序开料机 YD-S2
华体汇平台官网入口四工序开料机 YD-S2

【特写】“小零件”装上智能“大脑”上海的电梯、井盖会报警

发布时间:2023-09-19 13:25:08
来源:华体汇平台官网入口
  • 虹口区东大名路1062弄,一部电梯突发故障造成电梯停摆,有人员被困。1分钟后,安装在电梯内的人工

  虹口区东大名路1062弄,一部电梯突发故障造成电梯停摆,有人员被困。1分钟后,安装在电梯内的人工智能终端自动识别故障,并向智慧电梯平台发送告警信息。同时,智慧电梯内还同步播放被困时的安全常识和正确求救流程,指导乘客自救。

  这是今年7月在上海某居民楼内模拟的一次突发事故。这样的智慧平台已经为4万部在运行电梯装上了“保险丝”,并将在第三季度覆盖全上海27万部电梯。

  从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到实践落地,短短3年时间内,上海已累计开放两批30个人AI应用场景,涉及医疗、教育、文旅、城市管理、司法、金融等10大领域,海内外150多家企业、240个解决方案参与其中。

  从无人驾驶的地铁列车,到人工智能科技深度参与的儿科病房,人工智能的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上海这座现代都市。

  上海是我国写字楼总量最多的城市,整个城市拥有超过1500万平方米的高端写字楼总量,数百万白领将在高人员密度环境下办公。电梯,成为城市生活中,一条重要的运输线。

  以往,电梯安全与否,有赖于物业与电梯维保方定期维护,并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以监管。然而,因电梯疏于维保造成的事故屡见不鲜。

  如今,上海滩电梯的真实状态,在一块大屏幕上可一目了然,包括电梯注册号、维保方、累计运营时间、设备钢丝绳折弯次数、维保负责人以及他们的手机号……

  位于上海小木桥路上的上海市城市网格化管理综合指挥中心是全市电梯的“智慧大脑”,该平台可实现电梯应急处置的快速精准派单、过程信息记录、统计分析评价等功能。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模拟电梯故障被困视频在后台一样能实时查看,并可以了解到困人电梯的全部信息。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定种类设备安全监察处副处长王志刚和记者说,智慧电梯应用场景还整合了“上海智慧电梯码”。当出现电梯困人事件时,被困人员也可以扫一扫“上海智慧电梯码”,进入智慧电梯公众监督系统,进行一键困人报警,并可手机上实时查看救援流程。

  智慧电梯应用场景接入“一网统管”后,上海市智慧电梯平台的信息将同步推送至“一网统管”平台,在救援人员调度失败或救援人没办法及时完成救援时,将通知故障电梯所在街镇和网格,协调网格内的市场监管所、房办、平安办、居委等有关部门共同处置。

  上海市智慧电梯平台还将对应急处置全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价,督促电梯维保单位规范救援流程,提升服务质量,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该平台还可对应急救援中存在的不规范救援行为进行记录,并纳入电梯维保单位信用评价。

  在人工智能终端的介入下,上海电梯维保从原本每15天一次的例行维保,转变为“全天候监测+针对性维保”。电梯维保单位通过安装于电梯上的远程监测装置对电梯日常运作状况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控,根据电梯运作状况,及时作出调整电梯维保项目和周期,并进行预防性的维护保养,可以有实际效果的减少电梯出现故障的可能。

  5月31日,一块巴掌大小的墙砖从天而降,砸穿了一辆停在兰侨大厦楼下的汽车前盖,周围路人立刻围拢旁观,惊叹自己运气甚好。

  这就是发生在北外滩兰侨大厦高层居民楼外墙体面砖脱落,造成高空坠物砸坏地面汽车的惊险一幕。

  据了解,兰侨大厦是始建于2000年的20层高层居住小区,因缺乏对建成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高层建筑物做按时进行检查、维护、保养和初期病害问题的修缮治理,致使大量的高层建筑物在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5-8年后即会出现非常严重渗漏水、外墙保温材料或饰面材料起壳、脱离及其他病害问题。

  针对高层建筑外墙脱落隐患,上海虹口区政府运用“5G+无人机+红外成像”技术和无人机智能巡检平台等智能前沿技术,对兰侨大厦建筑物外墙安全风险隐患进行了一次整体红外成像和高清可见光的检测评估,并通过三维数字模型旋转展示,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了21处高风险部位所在的墙体立面层面具置和隐患类型。对此,街道办事处房管办将基于建筑安全专业鉴定修缮单位出具详细的检测评估报告,拟定整治方案。

  “天热,化粪池里溢出来的污水臭气熏天;等到落雨天,小区道路上雨水和粪水混合在一起,走路都下不去脚。” 何家宅小区居民每到夏天就倍感苦恼。

  环卫部门也有苦难言,因为不知道啥时候污水会满溢,全天候人工监控又不现实。

  针对该问题,街道为何家宅小区的全部化粪池井盖上安装了微感知芯片,实现了污水满溢预警和污水管道破损判定的功能,从根本上分离了物业和环卫部门的责任判定,辅助弥补了物业或市容环卫部门的管理短板。同时,物联传感器设备的应用也提升了何家宅的居民参与小区自治的热情。

  根据街道网格化中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何家宅小区自2018年5月至今,已实现了污水满溢零投诉,成效显著。可以说,何家宅小区的窨井传感器项目成为了小区基层治理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样本,也是众多依托物联传感器为媒介,由“物联、数联、智联”打造的基层治理新模式的缩影之一。

  广中路街道运用物联传感器手段辅助物业管理盲点,将“看不见”的污水管道情况变为“看得见”的传感器报警数据,化被动为主动,变“人防”为“技防”。

  从小区外墙监管,到污水管道上的“芯片”,实际上都是上海以AI为抓手,向响应型政府、服务型政府转变的缩影。

  近年,上海市逐步加强市民大数据管理,“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工作围绕城市运行和社会治理重点工作,继续打通城市数据通路,对数据来进行归集、整合、治理,进一步提升数据汇集效率和数据质量,为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精准研判、自主决策、整合资源、快速处置、及时反馈提供支撑。

  “上海哪个小区最安全?”上海退休教师张利杰的一位好友最近准备回国安度晚年,并想在上海购房,他抛出了这个问题。

  张利杰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自己所居住的小区:“我们小区有智能安防,坏人进不来。”

  在北新泾派出所民警钱海鸥的推动下,张利杰所住的小区相继建设完成了智能门禁、微卡口、烟感地磁等感知设备,小区已连续多年实现入室盗窃案件“零发案”。

  在智能感知设备的助力下,车辆号牌自动识别让出入小区车辆可查可寻,高空抛物探头打破监控盲区,地磁感应提高了车辆停放管理效率……

  2020年上半年,上海全市报警类110总量同比下降23.8%,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39.6%,命案、抢案保持全破,入室盗窃和入民宅盗窃破案率分别达86.6%、86.5%;道路交互与通行事故数同比下降27.6%,亡人数、伤人数分别下降54.7%、16.2%。

  在青浦区昱芳苑的警情通报会上,崧润路派出所所长孙华从居民口中获悉,在楼道里停放电瓶车并“飞线”充电的现象一度很严重,隐患重重。

  对此,派出所想了很多办法,但总觉得不是最佳方案。孙华把问题放到“云上”社区“崧润淘社区”,广泛征求对策。

  小区居民热情参加,有人提出减少斜坡,增加楼梯,提高电瓶车搬动难度;有人提出在电梯内安装坐凳,使电瓶车无法完全推入;还有人提出在电梯出入口设置品字形矮栏杆……

  群策群力之下,小区居民终于找到了解决之道:在电梯里加装感应报警装置,与小区消控中心联网;在小区非机动车地下停车场,改造一套包括充电、监控、消防在内的“地网”。

  该系统建成以来,“梯控”累计触发预警100余次,基本消除了电瓶车楼道乱停放、“飞线”充电等隐患。让隐患“肉眼可见”,一个小装置,带来的是居民行为自律的大改变。

  智慧城市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

  2020年2月,上海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目标是到2022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全世界新型智慧城市的排头兵,国际数字化的经济网络的重要枢纽;引领全国智慧社会、智慧政府发展的先行者,智慧美好生活的创新城市。

  据统计,2019年上海有人工智能重点企业1116家,2019年规上企业产值约1477亿元,比2018年增长10.7%。上海AI企业围绕产业链所有的环节集聚发展,形成了较完备的产业体系。

  如何建设智慧城市?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辉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带来城市管理的改变,其中一方面在于,不管是“城市大脑”还是“一网统管”,都说明人工智能的数据、算法肯定与城市管理紧急结合,帮助政府和市民做决策。

  “人工智能的引入会对政府的治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未来,我们的政府也会经历像传统企业向网络站点平台的转型这样一个过程,政府也面临着从一个传统政府、从层级式官僚机构,转变成一种有数据、有算法的平台性机构。”李辉指出。

  他预测,在未来,数据管理部门或者算法部门将很重要,政府将使用数据、算法进行决策,需要引进数据和算法人才。“终究是需要思维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