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公交电梯”,是借用共享经济的思维,由电梯公司全额承担前期建设和后期维保费用,居民按乘坐次数收费,住在高楼层的居民肯定使用多,住在低楼层的居民通常用得少。这种模式打破了居民集资“先交钱再建设”的传统代建模式,降低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花费门槛。
碧桂苑小区最早的一部“公交电梯”,已经运行约4个月了。目前,该小区已有75台“公交电梯”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还有39台已完成公示,今年将全部投入使用。
浙江欧姆龙电梯有限公司加装电梯负责人姜飞表示,小区“电梯数据”不太好看,乘梯人数比预估的少,赢利是比较困难。
“公交电梯”运营收入最重要的包含按次收取的电梯乘坐费和电梯广告费,运营风险则在于老旧小区中老年住户的接受程度不高和支付手段复杂。但在实际运营中,由于老旧小区的楼层和住户有限,广告收入的占比并不高。
由于碧桂苑小区住户中老年人居多,不少人对电梯乘坐费用十分敏感。在对小区居民的采访中记者看出,省钱是很多人不愿意坐“公交电梯”的主因;不会使用电梯相关软件,也是少数老人不坐电梯的原因之一。
此外,“蹭电梯”时有发生,也让电梯运营公司赢利变得困难。“在多人同时乘梯上6楼的情况下,可以只扣一个人的钱。只要邻居同意就可以‘蹭电梯’上楼。”有小区居民和记者说,“还有的人会一起坐到邻近楼层,再多走一层楼梯回家”。
在长三角,与杭州“公交电梯”模式相仿的尝试还有不少。比如,南京曾探索“租赁电梯”模式。2018年,南京樱铁村小区与西安标准电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租赁电梯推广试点。住户按照楼层不同,在15年内每年缴纳相应标准的租金,便可刷卡乘坐电梯,使用次数没有限制,同时也有专门的运营公司负责电梯的检修。
不过,虽然试点很早,但这部电梯花了近两年时间才建成,直到去年四五月份才交付给业主使用。负责电梯运维的南京汇平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蓝顺军和记者说:“西安标准电梯有限公司在南京采用该租赁模式共签约了30部电梯的安装,但最后一共只做了15台。”
和“公交电梯”类似,在赢利模式上的巨大困境也让“租赁电梯”难以为继。“租赁电梯后来没在小区继续推广下去的根本原因还是建设公司的收支平衡问题。”蓝顺军和记者说,目前社区中租赁电梯仅安装了这一部,后来因为建设公司取消了该项目,就没有再新建租赁电梯。
“这种租赁电梯的模式基本都需要15年左右才能完成资金回收,加上一些补贴没有及时拿到,对于建设公司来说压力比较大。”根据蓝顺军的测算:“如果八层楼一梯两户,一户三口人,一人每天两次乘坐,杭州的‘公交电梯’模式单次收费要达到10元左右才能轻松实现收支平衡。”
加装电梯只是短期内的小工程,管理和维护才是需要维持的大工程,也是整个项目的生命力所在。无论“公交电梯”还是“租赁电梯”,都旨在推动加装电梯快速安装,这无疑有积极意义。但从长久来看,若没有办法解决赢利模式问题,电梯公司难免陷入资金困局,复制推广也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