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抗战期间日军很多配备的掷弹筒,信任很多人都不生疏。其时日军每个小队都有一个掷弹筒小组(配备二个掷弹筒,后来也有一个小队只配备一个掷弹筒的),是小队中最首要的援助火力。
掷弹筒尽管结构最简略,口径小炮管短,加上没有瞄准镜,因而有用射程不大,只要2、300米罢了。不过由于前期日军的掷弹筒手大多是老兵,经历比较丰富,因而掷弹筒的命中率仍是很高的。加上掷弹筒简便,利于机动,战役中对立日戎行要挟极大。所以后来我国包含根据地在内,也是很多拷贝配备部队。
掷弹筒结构很简略,和迫击炮比较不只口径小,并且没有支架和瞄准具,看上去就光秃秃一个管子加一个底座,很粗陋,加上连工业基础薄弱的根据地也拷贝了不少,这也会让很多人觉得这玩意必定很简单加工。
不过实际上掷弹筒有膛线,因而加工起来比滑膛的迫击炮要杂乱许多。别的掷弹筒的炮弹是钢制弹体,装置黄铜弹带,而迫击炮炮弹用铸铁就能制作。所以归纳看来,掷弹筒和其所用弹药的出产的根本工艺仍是很杂乱的,有些当地乃至还超过了迫击炮。
因而后来不少根据地拷贝日军掷弹筒时,由于缺少加工膛线的才能,将掷弹筒改成了滑膛,改为在炮弹尾部加装尾翼保持稳定,这么一来大大简化了加工工艺并降低了制作本钱。